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美国杜兰大学与弗里曼商学院 (Freeman School Business,TulaneUniversily )

社科院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创新与领导力博士DMAN|孙兆阳教授:我的博士学习体会

时间:2021-04-27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孙兆阳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博士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社会学系

写在前面的话
读博不是郊游过家家,这是一项身心的极限挑战。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炼,选择读博士则是自选关卡的“困难”模式。每个人的路程都不一样,你可以参考,但无法重复。

英国的博士教育模式与国内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宽进严出、阅读量大、自律性强。要求对某一领域内的理论、文献、研究脉络、问题、方法有完整的掌握。刚开始接触,可能会很不适应。希望这篇小文章能够帮助那些敢于接受人生挑战的勇者。因成文较为匆忙,难免有不连贯、逻辑性差的问题,请大家见谅。我会继续修改。如果大家有问题,也请提出。

篇一:心理准备
篇二:如何上课听课
篇三:如何写论文
篇四:如何写文献综述
篇五:关于读博士的一些问题


篇一:心理准备
博士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我的导师、授课教师、师兄师姐们都说,读博士的过程会非常孤独,非常枯燥,没有鲜花、掌声、酒水和玩闹。确实如此,从2015年到2019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一天的生活节奏是:起床,吃早饭,看书,码字,吃午饭,看书,码字,去健身房,去超市,吃晚饭,看书,码字,睡觉。间或看会儿电视,打会儿游戏。每周去见一次导师,讨论上一周写作的内容。我的导师Simon Clarke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英国老头,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长期研究俄罗斯资本主义市场化改革。Simon是一个极其负责的导师,他要求每周和我讨论论文的写作进程和内容,并直接修改我写过的内容,从结构到语法,全都给改。当然,很多英国教授不是这样的,有的学生经常一个月见不到他的导师。当时,阅读和写作的压力很大,每次见完导师,我都会打暗黑破坏神2或魔兽世界到深夜,释放一下精神压力,第二天睡个懒觉,起来后重启一周的工作。国内的博士学习通常乐趣更多,因为有大量的同门、同班,而且也都住在学校。我那时为了省钱,没有住在学校,而是与别人在外面合租房子。房子是两层的排房(terrace house),里面住了一个印度人、一个斯里兰卡人,他们每天做饭时的咖喱味从门缝里钻进来,我打开所有的窗子都无法冲淡其对鼻腔的刺激,以至于我现在闻到咖喱的味道都会想起那几张黢黑的大脸。



生活的孤独是一方面,研究内容则是另一方面。博士是目前学历教育的最高阶段,不仅要求对一个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知识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更要求探索未知的世界,沿着前人的研究,在知识的道路上留下你的脚印。随着现代知识体系的丰富和从业人员的增长,大量文献被制造出来,良莠不齐。作为一名博士生,你需要以自己的研究问题为核心,把以此为半径的知识体系树立清晰,并拓展到前人未有的境地。就像开采石油一样,你需要勘探出哪一片地可能有油田,这是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从本科阶段开始,经过硕士和博士逐步完成。接着,你需要选择一个点,向下不断地挖深,逐渐地探索到新的领域,是前人所没有接触到、涉及到、论述到的,往下多深入1米,都是你的新贡献。也因此,可能只有很少的人对你研究的内容和问题像你一样全面和深入,别人也很难就你的研究问题提出太多的帮助。你可能会问,这不是还有导师么?导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你的研究,帮助你指点文献、理清思路、明确问题、提炼观点。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博士学习过程尤其如此。导师是你登山的指南针,是你的手杖,是你的照明灯,是你的绳索,是你的挂钩,可以是你的一切装备,但不是你的双脚、双腿、双手,你最终只能靠自己攀登顶峰。当时我们一起读博士的有十多个人,每个人的专业方向都不同,就一些共同的问题、研究方法的问题,大家可以聊聊,但是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很难深入讨论。

读书也有欢乐时。当然,读博士的过程也不都是孤独、寂寞。第一年的学习会有一些基础课程,下课后大家都会去学生活动中心喝点啤酒,侃侃大山,也有同学周末会召集大家在宿舍聚会。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英语的口音多种多样,有时也不能完全听懂,不过几杯啤酒下肚,哈哈一笑,灵犀飞至,心领神会。当然,我说的欢乐时刻不止如此。在博士论文的过程中,有好几次夜深人静,窗外虫鸣不止,屋内键盘噼啪,我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盯着发光的屏幕,敲下一行行单词,内心传来阵阵喜悦。为什么?因为我发现了别人没有注意到现象,论证了别人没有讨论的问题,提出了别人没有发表的理论。这种喜悦让我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我想哥白尼在计算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时候,内心也一定充满了喜悦,当然这种划时代的、与天主教廷不一致的观点也许会让他困惑。虽然我们的成果无法与伟人相提并论,但是我们发现新世界、探索新问题、提出新理论的行为的性质与历史上的科学巨擘们一般无二。

篇二:如何上课听课
英国的教育体系和目标要求与国内教育很不一样,更强调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讨论与辩论的能力。博士阶段,任课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把一节课的内容提纲挈领地串起来,突出理论脉络和争论焦点,对理论内容本身的解释和讲述较少。国内的教育方式通常以老师“满堂灌”为主,把主要内容全部列出来,不重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在英国研究生教育体制下,每个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加重要,课前的阅读必不可少。每节课一般是一个专题。上课之前,学生必须完成2-3篇核心文献的精读,通常还要从扩展阅读中选择1-2篇阅读。文献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对本专题的基础理论、基本议题、前沿问题有一个全面地了解,结合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对领域内的理论有更深的认识。而且,没有理论准备,上课与其他同学讨论时也没有能交流的内容。

刚到英国学习时,有两大困难。一是文献看不懂。上大学时,除了在准备雅思、托福阶段,平时英语阅读是很少的,特别是没有看过英语的学术教科书和论文,对英语学术文献的表达方式基本没有认知,拿到文章后不知道怎么看。文章应该怎么看呢?以学术论文为例,首先,文章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题目会告诉你这篇文章的学科领域方向、主要议题、核心变量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告诉你主要结论。英语文献很少会有“关于XXXXXX的研究”之类的标题,因为一篇学术文章被发表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界你的研究结论。即使不在题目中提到,读者也会知道这是一篇“研究”,而不是“散文”、“小说”、“诗歌”、“剧本”等等。郑重其事地在题目中加个“研究”二字,完全就是多此一举。当然,国内学界环境如此,有时不加上这两个字,期刊会觉得学术性不强,不给发表,让人哭笑不得。其次,摘要(abstract)会告诉你这篇文章80%的内容。摘要通常要告诉读者文章的主要问题、使用数据、研究方法、主要结论。摘要一般是200-300单词,但由于高度凝练,有时反而不容易理解,需要多读几遍。看完摘要,基本上对文章有了基本的了解,知晓对自己的研究是否有用。再次,介绍(introduction)和结论(conclusion)是理解核心内容的重要补充。摘要限于篇幅,以观点为主。介绍部分会更加详细地解释文章的主要问题、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对理解摘要内容是很好的补充。结论部分则会总结文章的主要论点,这篇文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足都会在这一部分出现。第四,文章的各级标题和每段的首句是文章的骨架。好的文章中,各级标题会告诉你这一部分主要讨论的内容,或者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模型推导、作用机制等等?每一段的开头句是这一段的核心内容,提示与上文的关系。第五,看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分析过程。根据目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部分来详细阅读。如果你在做文献综述,或文章总结得比较详细,则主要看文献综述部分;如果使用方法比较新,则主要看模型推导和理论假设。最后,是整体文章,从前到后认真的多读几遍。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英文阅读习惯,基本上每句话都有不认识的单词,看完一句话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看了第二段忘记了第一段的内容,头疼极了。总体来看,看标题和摘要是草读,用来过滤文献;看介绍、结论和标题是略读,用来了解主要内容;看全文是精读,用来掌握理论和写作方法。上课时,教材的核心阅读章节需要看2-3遍,才能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写论文时,选择2-3篇文章精读,看问题如何提出,背景怎么介绍,文章布局结构,文献梳理结构和逻辑(时间顺序、批判方向),分析的过程和先后顺序,机制效应和讨论。你自己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模仿1篇最经典或你最喜欢的文章,照着它的结构,从结构到段落,设计自己的论文。但要注意,千万不要抄袭!!!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是看不懂的,只有多看,再多看,多体会。

上一篇:社科院杜兰能源管理硕士(MME)& 金融管理硕士(MFIN)| 教授荐书·分享悦读

下一篇:《小舍得》热播频上热搜,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带你看遍学历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