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美国杜兰大学与弗里曼商学院 (Freeman School Business,TulaneUniversily )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建成一流大学

时间:2018-03-22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宏伟目标 和总体要求,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双一流”大学建设是党和 国家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 的引领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党 的十九大的整体部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树德立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共 产主义接班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按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要求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张政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临时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 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 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更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 指南。我们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人贯彻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体现到大 学建设各方面,这既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办 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使其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总体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成就、新时代、新矛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思想、新目标和新部署, 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 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 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 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宏伟目标和总体 要求,可以高度概括为“不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牢记创建双一流大学的使命”。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忘初心”,就是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人民性,一切以 人民为中心办社会主义大学。人民性是包括高等教育事业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属性。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回到教育事业的根本去深刻认识、 理解和践行人民性,对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推动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 要意义。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做好“四个服务”, 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的核心是让人民满意,这正是中国大学应该坚持的 办学方向,也是中国大学在争创世界一流过程中不可迷失的方向,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显 著标志。

《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解放、自由和全 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思想、真正主题和始终如一的目标。也就是说,“人民性”,其实就是指对个体社会性和精神性需要的适应与满足,是对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 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鉴于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更应认识到解决主要矛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教育。教育事业既承担着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更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 支持的重任。因此,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立足于人民群众对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教育的新需求,任务十分紧迫。就髙等教育而言,在新时代和新矛盾下,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应当主要聚焦于五大核心主题。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即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 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进一步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二是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定位,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 为大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思想引领和文化品格塑造,更加突出思想和品德修养的根本性地位,实现学生的思想品质、专业知识、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的全面提髙。三是坚持教育公平 的价值导向,着力做好科学配置资源、完善制度设计、确保政策落实,切实保障受教育者的机会均 等、规则正义和过程公平。四是坚持创建“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不 仅深刻影响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格局,也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着 “内在支撑”,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影 响力的关键所在。

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方向。高等教育必须改变外延粗放发展的模式,坚持以质图强,统筹高等教育的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以上的五个坚持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党和人民赋予高等教育沉甸甸的时代使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召唤和期待着我们坚定教育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 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实现一次“质”的飞跃。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牢记使命”,就是要聚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双一 流”大学建设目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初心,而建设“双一流”大学 则是办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国经历了 “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建设后,在新时代条件下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再一次战略部署和总 体安排,是在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历了集结、整队、布局及初步建设后的冲锋和决战。2015 年11月5日,国务院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坚持以中国 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该方案总体目 标是,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进人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若干学科进人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 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人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人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人世界 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 人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可见,国家启动“双一流”大学建设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历史时期为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和 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重 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加速实现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也是走中国自己发展道路的生动体现。深入理 解“双一流”大学建设实质必须从以下几点着眼:

一是处理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关系。首先,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建设好中国的世界一 流大学的思想基础、发展动力和根本保证,这既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本质规定性决定的, 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共同理想、汇聚办学力量、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独特优势。因此,在建设双一流大学征程中,我们要始终髙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大学。当前,新时代、新矛盾和新任务为一流大学建设 提供了最好的发展条件与实践平台。质而言之,当前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核 心,贴近中国发展的现实需求,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征程,以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 一流大学建设发展助推中国崛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文化引领。 最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体现中国风格的大学。传承、创造和弘扬民族文化是大学的基本价值 取向,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培育高端人才、探究科学真理、守护精神家园、推动文化创新和社 会进步的先锋,必须牢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精神,在捍卫国家文 化安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5氏砺民族品格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而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繁荣创新、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国际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应不断增强能力和自信,让 传承与发扬先进文化成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与历史责任,以全球视野谋划发展,与世界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平等合作,使中国一流大学以先进文化代表姿态真正屹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林。

二是必须坚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 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 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世界一流大学拥有一 些共性特征,如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办学条件等等, 但是根本标准要看是否培养出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具备优秀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德在 学生的所有基本素质中居于基础性和首要性地位,是学生人生未来和祖国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双一流大学建设就要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胸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为基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明确“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 “四个全面”的部署,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推进经济、科技、教 育等领域的改革,“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互联网+”等战略部署均离不开一流大学和一 流学科的支撑。“双一流”大学建设基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判断,提出了“三阶段”的建设 目标,与国家总体战略要求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相一致。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大学 应主动把国家目标作为发展牵引,围绕服务国家目标形成一流大学建设的路径设计,找准自身在服 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明确支撑服务的结合点,把自身优势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 经验结合起来,把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思路,走出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二、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使命和新要求,也昭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整体部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按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要求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概括而言,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战略考量,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中心,为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意识形态坚强阵地、中国哲学 社会科学最高殿堂、中国特色综合性国家级髙端智库建设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 色”的指示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立德树人全过 程,融人“双一流”建设全过程,与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实现有机融合,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发展紧密融合,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必须做到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重点聚焦以下主要任务:

一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 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 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强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抓好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我校的落地生根。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委、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坚强的党员领导干 部和党员队伍,加强学生中党组织建设、共青团建设,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

二是要牢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坚持以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根本 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 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知识全面、信仰坚定、理论扎实的社会 主义文科大学的合格毕业生。

三是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传承传统人才培养优势的基础上,推动 从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向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转变,构建更加符合学生发展 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创新专业设置模式、教学管理模式、课堂模式等,探索交叉式、复合式培养 方案,更好地促进学科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深入落实师徒制,聘请博士生导师担 任本科生导师,探索推进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用好本硕博连读机制,精心设计工作方案;按照国际一流大学发展理念与模式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引进和借鉴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设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合作方向。

四是要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重要前提和核心导向,发挥好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要主动适应 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创新中心,加快布局建 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一流学科专业,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并彰显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五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学术造诣 深厚、模范教书育人、年龄结构合理的一流师资队伍;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文科教材体系;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优良学风,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学术原创能力,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着力加大名师进课堂和名师作讲座的力度,启动青年教师深造计划,明确职称评定标准,继续引进优质师资力量。
六是要以改革高校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重点,创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妥善处理好大学、学科和教授三者的关系,建立起系统科学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结构。强化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特性,明确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发挥学科专家在学术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履行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生的职责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 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青年是每一个时代发展和进步的主力军,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当代的青年 学子指明了肩上担负的职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 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描绘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可以说,不同 历史时期的中国梦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和内涵。古往今来,正是在对中国梦的坚持和追求中,中华民 族才能世代传承中华文明的薪火,继往开来,生生不息。当今时代的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都紧紧围绕着实现这一崇高目标来推动和展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亲眼见证并将亲身参与这样的历史进程,这是当代青年学子难得的人生际遇,也是青年学子必须肩负的时代重任。
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每一位青年学生都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志存高远,增强“四个自信”,脚踏实地,坚定信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有理想、有本领、有担 当,作为社会上最有活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富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群体,青年学子要努力把个人理 想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让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具体来说,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学生,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不同时代的青年 有着不同的时代个性,但永远不变的是,青年永远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接受时代的考验,承担起时 代赋予的使命和职责。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作为同龄人中的精英群体,每一位中 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学生都要坚定理想信念,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每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学生都要感悟时代,珍惜韶华,勇于拼搏,勇于奉献,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激扬青春,成就梦想。

二是要刻苦学习,提升专业水准,完善知识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定位是具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致力于培养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理论深厚、学术精湛的哲学社会科学 后备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每位同 学要认真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内涵,珍惜在校时光,充分利用学校的 教育教学资源,根据学校制定的培养计划,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刻苦读书,认真治学,完成学业,以期在这个伟大时代中大有作为。

三是要全面发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 全面进步,我们的教育事业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党的领导是这个系统安全高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具备良好的学 习能力、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则是对建设者的基本要求。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学的学生必然要在未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每一位同学都要珍惜和营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强大的科研平台为依托,与导师、同学加强交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四是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坚 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 结合上予以系统的回答。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指出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理论只 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每位同学只有对理论建设和现实实践并重才 能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青年学子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 还要善于运用理论,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推动实践的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与良性互动。

五是要勇于创新,富有开拓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创新是人类社会 完成一次次自我超越的基本前提和核心要素。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世界千变万化,唯有不断创新和 勇于开拓,才可以使自己不被时代抛弃,才可以引领时代、开创时代。因此,每位同学都要保持创 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富有开拓精神。每位同学都要有志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努力开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形势、新局面和新格局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深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全部工作之中,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做好贯彻结合融人,通过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将力量和智慧聚集到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文科大学的伟大事业中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办成中央放心、人民满意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本文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年第1期)

上一篇:[MFIN首席学术顾问]胡滨:建立金融科技的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机制

下一篇:社科院研究生院-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开学典礼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