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美国杜兰大学与弗里曼商学院 (Freeman School Business,TulaneUniversily )

【MFIN名师观点】为什么央妈那么累?

时间:2018-06-27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在基层和某些部门,就存在一种说法,什么生意最好?吓唬领导。

结构性改革难度大,宏观调控变身结构性政策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定向降准”措施: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流动性,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去杠杆,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对于这一举措,有颇多的批评认为:央行是宏观经济调控部门,首要的政策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以及熨平经济周期减少波动。但是所谓的“定向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则可能混淆了宏观调控和结构性政策的边界,把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工具应用到了微观经济学领域。

情况确实如此,甚至不得不说,央妈同时有着最强大的心脏和最疲惫的身体既要实现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稳定、通胀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又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还要肩负起外汇市场稳定、去杠杆、绿色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精准扶贫攻坚战等等等等。这时候,我们不得不这样来形容央妈这个伟大的母亲:贤良淑德、任劳任怨、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终日操劳、无所不能。

另一方面,孩子们都以为母亲的控制欲太强。不是这样吗?

据说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但是,这样说的小朋友,你不知道的是,央妈的肩上承担了过重的责任。正是因为其他部门结构性政策的乏善可陈,所以央妈才要四面出击。在其他部门结构性改革迟迟未见显著成效的情况下,央妈的这些招数,已经是现有约束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前段时间,徐奇怪同学见到日本央行的同仁,他们讲,黑田东彦行长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情,一下子觉得心有戚戚焉。

那么,结构性改革为什么这么难?到底难在哪里?


回答是,改革本来就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日子过得好好的,谁都不愿意改革。日子不好过了,也可能会倒逼出各种扭曲式的干预,使得情况更糟糕。好不容易倒逼出了改革,但其成败也尚不可知。改革之路艰难,需要拿出闯关的勇气。

改革的深化往往涉及到现有利益的再分配。相对而言,央妈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至少还是一个增量改进的举措。这种政策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执行上的标准问题、口径问题,但绝对不是阻力,甚至获益者也大有人在。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结构性改革这么难?是谁在阻挠改革?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各种利益集团,不过这种解释在中国难以具有说服力。就目前而言,改革的重要阻力是:部门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界限,实际上难以区分。

例如,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体系的利益受损,而银行又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银行的利益受损是部门利益,但是如果银行的经营状况恶化,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谁又能承担这样的责任?部门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界限就陷入了模糊状态。去年底以来,银行资管新规出台遭到的质疑也是类似的情况。总体上,部门利益和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之间两者的界限难以区分,成为目前阻挡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原因。

怎样推进一场真正的结构性改革?


可见,如果真的有结构性改革,或者其他结构性改革推进有力,央妈也用不着这么累了。结构性改革的发生条件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对部门利益、国家利益有一个清晰的区分。这需要决策部门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汇集各利益攸关方的关切,对部门利益和全局利益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判断。

第二,在区分了上述两方面利益的基础上,对决策部门一定要有充分的授权。否则,有权力的人不理解现实问题而无法决策,或者理解现实问题的人没有权力决策。这些都会导致改革陷入停滞。在基层和某些部门,就存在一种说法,什么生意最好做,吓唬领导。告诉他这个很危险,那个问题很严重。领导不可能什么问题都了解到本质和细节,因此一定要对相关决策部门有充分的授权,一定要让明白人可以做出有魄力的决策。

第三,允许试错,这是自然界、包括社会生产和组织方式演化的必然路径。改革开放40年以来,试错式前进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中国有三流的经济学家、一流的经济政策(某诺奖获得者原话)。而目前,笔者了解到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的政策在边际上收紧,容错空间明显缩小,一些领导干部明哲保身、一些想做事的干部则如履薄冰,这也非常不利于结构性改革。如果各级行为主体失去试错空间,社会演化和创新也将失去动力。

第四,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试错法也在很多方面显示出不合时宜的问题。因此,我们也需要对科学决策体系有一个权衡和反思。这方面的分析,可以参见笔者的另一篇文章《反思“摸着石头过河”》(2016年9月19日发表于《财经》)。

本文首发于《华尔街见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美国杜兰大学合办能源管理硕士2018级正在招生,免联考读双证在职研究生,学制18个月,不出国门读国际顶尖能源管理硕士。

上一篇:【MFIN必修课】金融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Options & Other Derivatives》(期权与其它衍生工具)顺利结课

下一篇:能源转型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