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美国杜兰大学与弗里曼商学院 (Freeman School Business,TulaneUniversily )
《2018中国智库报告》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位居第一位
《2018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发布,2018年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50强出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智库机构位列前十。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1977年5月7日,经党中央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上正式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三大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截至2016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6大学部,近40个研究院所,10个职能部门,8个直属机构,2个直属公司,180余个非实体研究中心,主管全国性学术社团105个,并代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全院有二三级学科近300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20个。全院在职总人数4200余人,科研业务人员32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676名,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研究生院有在校生3100余人。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4全球智库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以第20名的成绩跻身"全球智库50强" ,并蝉联"亚洲最高智库"。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优势,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
《中国智库报告》项目组积累了一定的客观数据和智库研究成果,备选池持续扩容,智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流程在保持既有原则、特色的同时,日渐完善、规范,为进一步引导中国智库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南,有助于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多个维度上的重要作用。
2018 年的智库影响力排名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整体排名相对稳定,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影 响力排名保持着历年排名的格局与特点,这体现了智库排名的稳 定性。研究表明,国家党政/科研院所智库(含部委直属事业单 位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主力军、国家队,这类智库 占据了综合影响力排名前50的半壁江山,这些智库不仅拥有较高的决策影响力,而且也十分重视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 际影响力的提升,因此在综合影响力上表现不俗。此外,一些行 业领先的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的影响力也正在逐步显现,入选综 合影响力前50和前100的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数量今年有所增 加,反映出近些年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投入智库建设的事实与效应, 社会智库以其小巧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也逐渐展露头角。
二是从排名的波动性看,排名上升幅度较大的智库大多与2018年的智库研究热点相关,这体现了智库排名与研究热点之 间的强关联性。比如在综合影响力排名前50中,中国国际经济 交流中心从第11位上升至第6位(上升了5位),北京大学国 家发展研究院从第12位上升到第9位(上升了3位)、商务部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从第19位上升到第12位(上升了 7 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从第24位上升到第19位(上升了5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从第 34 位上升 到第 27位(上升了7位),等等,这些智库都在2018年不同程度地介入到“中美贸易争端”的预判性研究与咨政建言之中。另外,广东省社科院、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上海市发展改 革研究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等智库 也因在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方面的建树,而在各自所属系统内的影响力排名有所提升。另一方面, 一些智库也因受到机构改革重组的影响而排名暂时下降,但机构 重组目的是朝着提升效率的方向进行的,这将有助于智库影响力的提升与扩散,产生“1+1>2”的效果,但内部整合情况比较复 杂,智库影响力的发挥仍需假以时日。
三是从专业影响力和最佳智库提名、新智库提名来看,智库 正在积极运用各种手段,打造自身发展优势,智库排名需要将这 些具有专业价值和创新价值的做法挖掘出来并加以推广,这体现 了智库发展的多样性。随着研究方法、工具和手段的日益丰富,智库的研究领域正在从经济社会、国际关系、军事安全等传统领 域向文化教育、科技生态、公共治理等传统智库似乎不太擅长的 新型领域渗透。一方面,智库变得越来越专业,行业中的“隐形 冠军”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应对策略,智库正在开展 跨界研究、跨领域探索,这两种趋势此起彼伏、相互交织在一起, 共同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多样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