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能源杂谈】透过石油消费看能源行业的格局

时间:2019-08-06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由于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缺乏相应的定价能力,我国在日益高涨的国际原油价格面前付出了沉重代价。同时,在动荡的国内外金融环境下,与石油相关的中国企业大都面临石油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如油价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等。这些企业很少有参与衍生金融市场的意识、经验、能力,也缺乏制度支持 。随着石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内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油价剧烈波动对我国的产业经济安全乃至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将越来越明显。
 
石油定价权与应对油价波动风险并非两个孤立的问题。在国内建立全面的石油期货市场,给国内外企业提供套期保值、投机套利、跨市对冲的机会与场所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共同前提。随着交投活跃程度的提高以及价格对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充分反映,将会逐步拥有一定程度的石油定价权力。以康菲、美孚、壳牌和BP为代表的大型国际石油公司都是石油期货市场与其他衍生金融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它们的经验为中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自2004年8月2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货推出以来,其价格指导作用初步显现。今后我国应进一步开发石油期货品种,增强我国石油市场在国际石油价格体系中的作用,改善中国企业在国际石油贸易中的地位。同时,加强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调整,有步骤地推动石油远期交易市场等其他石油衍生品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国内石油期货市场不可能一步到位,在目前的条件下,国家应当鼓励有实力的金融贸易公司进入国际石油期货市场进行风险采购,间接地帮助国内石油企业规避国际油价风险。
 
针对石油投资、原油期货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杜兰大学推出能源管理硕士课程。
自上世纪以来,世界能源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受管制到自由化,从计划体制到市场化,从区域市场到全球化,从单纯的商品到金融化,能源工业更具有竞争性和效率。能源工业放松管制以及能源市场机制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资源流动与价格形成的不确定性增加,给经济主体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此,20世纪80年代后的几十年,是各种衍生工具,如能源期货、期权、互换(掉期)等与交易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生存在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下的能源企业必须面对和规避商品价格变动、利率变动和汇率变动的风险 。恰当地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衍生金融工具对于石油公司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大型国际石油公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活动中。BP、壳牌等跨国能源企业每年参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合约面值达到数千亿美元,交易对象包括商品市场、利率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的期货、期权、远期、互换等合约。
能源企业参与金融市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管理风险,后来随着能源产业资本的壮大,金融投资越来越普遍。产业资本变为金融资本,有的是为了单纯的投资回报,有的是为了达到战略目的进行多元化经营,有的是为了更好地融资。在欧美发达国家,产业资本涉足金融十分普遍。世界上大型的跨国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BP等,都有自己的金融投资公司。产业公司通过金融投资,一方面让自己闲置的资产增值,另一方面可以弥补主业经营增长过慢带来的不足,分担和平衡企业风险。这意味着能源行业将越走越远。

上一篇:【MFIN名师专访】胡滨 : 从穿越美国到联合办学

下一篇:【MFIN走进校友企业】系列活动之汽车流通行业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