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黄晓勇:市场力量是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根本原因

时间:2020-01-06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教授

黄晓勇,1956年11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MPA教育中心主任等职。

近期中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王能全先生的新作《石油的时代》,由中信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对这部著作的出版我期待已久,近日仔细研读感受颇深。这本书无疑是作者呕心多年的集大成之作,凝聚了作者33年来对国际石油问题持续的关注、探讨和思考。该书语言朴实、生动,集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无疑是近年能源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扛鼎之作。在这里我谈几点阅读该书的体会。

一、市场力量主导着国际油价,市场化是中国石油行业的改革方向
在160年的国际石油工业史中,国际石油市场巨头的剧烈竞争以及油价的大起大落常常是国际关系的风向标或晴雨表,国际石油市场背后的一系列"吞并""阴谋""博弈"的种种历史,更是被业内外方家们描绘得跌岩起伏、血雨腥风、引人入胜。王能全先生的《石油的时代》则既有总揽时代全局之大视野大气概,又有许多精彩小故事娓娓道来。作者通过系统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际石油形势变化,总结出了10年一个国际油价波动周期的基本规律。
作者还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际石油形势变化简单地归纳为油价的两次大轮回。第一次油价大轮回是从20世纪70年代的不断上涨变为80年代的不断下跌,到90年代初油价又基本上跌回至70年代初暴涨前的水平;第二次油价大轮回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油价从2004年开始不断上涨,2008年年中到达顶点后出现暴跌,从2009年开始到2014年年中又出现了新的一轮不断上涨,2014年下半年开始再次出现了急剧下跌并在2016年2月份跌回到了21世纪初的水平。
对国际油价波动背后的原因,作者以详实的叙述和细节展现了国际石油市场从《红线协定》《阿克纳卡里协议》、"七姊妹"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影响和地位。通过回顾国际石油市场动荡变迁的历史,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在近160年的世界石油工业历史中,不同时期确实有某一家或几家企业、甚或石油生产国组织等试图控制国际石油市场,试图掌控原油价格走势的行为,但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除了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是由于美国政府反垄断而强制解体的之外,其他不同时期的所谓对国际石油市场的"瓜分"或"控制"都是短命的,最终都是被市场而非政府的力量所打破。
在近160年的世界石油工业历史中,谁也掌控不了国际石油市场,也没有人能掌控国际油价。王能全先生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与那些故弄玄虚的人不一样,他首先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通过故事澄清了国际石油市场存在的众多神话,揭示了这样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国际石油市场同样是受市场力量支配的。他认为,虽然短期内国际石油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是缺乏弹性的,但由于世界油气资源是充足和丰富的,加上科学技术持续的进步,高涨的石油价格将在价格与消费、价格与供给基本规律作用下,带来石油消费的下降和供给的增加,国际石油市场将出现新一轮平衡。能源研究专家常常把国际地缘政治作为短期石油市场分析最基本的因素,这一点没有错,但我们还要时时刻刻把国际石油市场的基本面当作最重要的分析因素,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市场力量才是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的最根本原因。
近年来,王能全先生对国际油价走势总体正确的判断,一定程度上源于他对近十年来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密切跟踪和观察。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全球油气市场的供应总量和市场供需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美页岩气不仅产量大,而且生产者以中小企业为主,这种市场结构决定了石油价格一旦上涨过快,页岩气生产商就会加足马力、扩大生产。在近年地缘政治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更为频繁,但总体看波幅并不大,油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正是基于对市场力量的认识,王能全先生提出,应该通过持续的市场化改革之路,解决中国能源安全保障、能源结构优化和普遍服务的难题。对此,我深以为然。

二、中国有望跨越石油时代,未来要推进中国能源独立
王能全先生对中国能源结构方面的许多分析和判断,我也深表认同。他认为,至少在2030年之前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和石油、天然气的消费出现拐点的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性仍将是增长,只是增长的速度会放缓。由于环境压力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过去20年,中国一直是拉动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未来20年将成为拉动天然气需求增长的火车头。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将超过3000亿立方米,2040年将达到6000亿立方米。2040-205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主要天然气消费国。
王能全先生认为,1965年起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的占比首次超过煤炭,人类从此进入了石油时代,这个大的结构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展望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很可能迈过石油时代,直接从煤炭时代进入到天然气时代,抑或进入可再生能源时代。当前中国的能源问题,一方面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能源资源供给保障问题,另一方面要认真兑现对国际社会的承诺,要节能减排,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对此,王能全先生认为,从目前至少到2030年,我国能源和天然气行业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美国能源和石油天然气行业所面临的环境非常相似。一方面,急剧增长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需要保障国家的石油供应安全,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国内油气资源,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呼声不断高涨。美国通过近40年的努力,基本实现能源独立,石油天然气行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页岩气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石油工业的历史。作者希望,通过一系列强制性的政策要求并加以相关政策扶植、引导,我国应该不再需要40年的时间,也能实现能源独立,并建立一个远比今日美国强大且内涵崭新的能源和石油天然气行业。作者的宏愿,眼下看实现起来似乎有一定难度,但在政策引导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能源独立亦未尝不可能,这也提升中国国际经济和政治实力非常重要的途径。

三、新一轮能源革命是能源生产、消费及储能方式的根本变革
在对当前中国能源政策的建议方面,王能全先生提出了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及主张推进中国的能源独立,我都是赞成的。他还提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能源形态,应该已经到了分布式能源形态的阶段,无数的企业或者我们自身将成为我们所需能源的供应者。
书中,他引用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观点认为,"未来的社会应该是分布式供能的社会,就是大家每天回到自己的小区或家里就能获得自己需要的能源,我们的办公楼、住房、学校、工厂等每个建筑都有生产能源的潜力,每个建筑都可以成为一个小型的电网的组成部分,从现在到未来10年,人类社会如同PC行业的发展一样,从过去大型的、机械型的集中供电网络向大量的绿色的分布功能的网络转变,而石油、煤炭、天然气、液燃气这些主流的工业能源将日薄西山。"我十分认同王能全和里夫金的这一观点,今年我本人也提出了共享能源的概念,我希望中国积极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力推进中国能源的技术革命。
新能源的应用和新的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将是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核心内容。我认为,新一轮能源革命是能源生产、消费及储能方式的根本变革,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知识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密切相关的低碳能源革命;
第二、逐渐由传统化石能源结构体系向可再生且可持续的新能源体系转变;
第三、将引发能源生产、分配、消费及储存方式等方面的革命性变化;
第四、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出现的。
随着能源市场的发展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创新,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新能源等新经济领域已在各产业领域开花结果。目前看,共享能源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从生产、消费、存储三方面入手,与智慧城市,"互联网+"与分布式储能相结合;另一方面是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展开能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清洁能源的全球共享体系,建立"绿色能源之路"。从共享能源的未来应用看,可以贯穿能源生产、消费、储存的全过程。首先,对于生产领域,未来会有大量的分布式能源生产设备布置在消费侧,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小型清洁化石能源发电设备。其次,在消费领域,未来能源消费领域最大的变化在于交通能耗的革命,电动汽车正在快速替代汽、柴油汽车。最后,能源储存将成为能源互联网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 王能全先生这部长达95万字的著作,涉及石油市场和能源政策的方方面面,其中精彩的故事和独到的观点腑拾皆是,限于篇幅我不能一一点评。

上一篇:社科院金融硕士MFIN教授胡滨:要用开放态度看待区块链技术

下一篇:透过能源热点新闻:国内黄金期货大涨,投资者该如何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