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与杜兰大学能源管理硕士|能源大变局,未来全球能源格局趋势如何?
目前全球能源短缺,能源经济专业应该是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从事政策面研究的可能性较大,政府机关的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国家能源局等单位,大型国企也是就业方向之一。大中型能源企业的经济师也是个很好的就业方向。
由于缺乏能源经济学人才和有效的能源经济的研究来为政府制定能源和经济政策提供建议,许多能源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中国能源经济学的研究具有其重要性与紧迫性,有效地开展能源经济学的研究,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投入,尤其是人才的培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合作举办“能源管理硕士” 课程,旨在打造中国能源市场未来领军人才。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能源结构调整加快
能源供给侧调整从来没有停止过,总的趋势是化石能源占比不断下降,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上升,煤炭和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下降最快。当前,能源供给侧结构调整加快,而且不断深化。全球能源结构正向着多元、低碳、清洁、高效、安全的方向演进。
能源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会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特别全球治理格局发生演化。
比如煤炭,全球煤炭的储量已经从20世纪末的1万亿吨下降到目前的0.9万亿吨。过去十年煤炭满足了几乎50%的全球能源的增长。石油部分替代煤炭经历了几十年,目前石油在全球能源中占比33%。
天然气正在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递增。未来的天然气增长将快于石油的增长。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能源。
到2050年,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将出现三分天下的局面,供给侧结构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未来能源需求增量的95%会是清洁能源,其中锂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
据BP预测,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速将达到6.6%,快于其他所有的能源。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6%,将提供全球三分之一的发电增量。
核电、水电、生物质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比如潮汐能、太阳能,都蕴藏着巨大的储量。这些可再生能源到2035年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达到23%,其中太阳能占比将比2016年增加8倍,风能将增加4倍。
世界经济格局在逐渐改变,中国的能源市场也刚刚融入世界。在这一历史重要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把握此契机,决定为即将到来的能源引领型社会打造尖端人才,联手美国杜兰大学培养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专业人士。
未来全球能源格局走向的三个趋势
●全球能源供给逐步呈现出扁平化、离散化的发展趋势
过去几十年,全球能源一直被少数国家的少数寡头企业所垄断。其他国家要么接受现实,依靠能源进口;要么努力成为寡头中的一员。以页岩油气、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技术能源终结了这一局面。对新技术而言,“分布式”取代了“集中式”,“矩阵式”取代了“单点式”。从事能源开发利用的企业越来越轻量化。单个企业设立的目标,可能仅仅是满足附近区域的能源需求。大规模的集中开发、调配依然存在,但重要性将会逐步减弱。
随着能源企业的轻量化、区域化,全球能源供给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逐步呈现出扁平化、离散化的特点。由此带来的在定价机制、国际能源协作等方面的变革,必将十分显著。
●全球能源格局变迁,将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在“供给西进”和“需求东移”的大背景下,美欧国家在供给侧的话语权显著增强,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在需求侧的话语权也显著增强。因此,当前全球围绕中东和东欧国家产生的一系列冲突将变得不合时宜。美国将进一步摆脱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该区域对于美国的战略重要性已显著下降。但对新兴国家而言,中东地区的供给优势可能成为与西方谈判的重要筹码,其战略意义反而增强。但新兴市场国家当前普遍未介入该区域的地区事务,未来如何介入,区域进程将如何演化,主导力量与平衡如何实现等等,都将是十分值得关注的课题。
●能源价格低迷,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能源产品的大宗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使得其对全球经济波动起到了重要的传导作用。
在价格下跌之初,多数经济学者预测下跌虽然会损害能源输出国的投资和就业,但同时也将增加进口国民众的收入,从而扩大消费,并通过国际贸易途径抵消油价下跌的负面影响。但事实上,油价下跌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被理想化了。从美联储公布的情况看,其实际效果远不及预期。
更棘手的是,能源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通缩风险正随着新兴市场风险的加剧而逐步加强,并借助能源产品极高的流动性向全球扩散。一条可能的传染路径为:某些源输出国(如委内瑞拉)受价格拖累导致债务危机,避险情绪引发周边国家外汇市场动荡和资本外流,从而进一步引爆债务危机,最终导致严重的区域甚至全球经济风险。
无论是工业革命时代还是近现代,每个时代的经济背后都有金融和能源作为推手。因此要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就必须分析其后深层的金融模式和能源模式。当今市场经济日新月异,更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认识金融和能源、理解金融和能源。以上种种,都决定了金融和能源不再是闭门造车的庙堂学问。
培养一大批既通晓我国现行宏观金融体制与微观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又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够从全球视角把握中国金融发展的国际金融人才,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和迫切。为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著名高校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建立多层次合作培养机制,来推进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改革,建立起培养优秀国际化金融(能源金融)人才的重要基地。
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合作的能源管理硕士欢迎有志于金融行业、能源行业的学子们加入这一项目,并乐意成为您重新出发的加油站,再创辉煌的起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