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扬:美元荒是非常可怕的现象 警惕世界金融“去中国化”

时间:2020-10-31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来源|凤凰网财经独家
嘉宾|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停摆。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危机,全球经济正面临着需求供给双重冲击,任何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值此变局关键时刻,凤凰网财经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全球经济与政策选择”为主题“凤凰网超级财经周”,邀请政商学企界嘉宾通过线上形式解析全球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如何改变世界格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在凤凰连线中表示,疫情之后,可能有相当份额的现有资产变为不良资产。如果大量资产成为不良资产,经由资产负债表效应,经济将承受较大的负面冲击。宏观经济学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确认了资产负债表冲击在整个经济周期运行中的作用,疫情中,这样的冲击再次上演。


李扬表示,此次疫情使生产要素不能流动,大量的生产不能进行;为了救助危机,各国政府发了大量的钱,其中的相当部分用于补助。前者减少了供给,后者增加了需求,过多的资金追逐定量的甚至是更少的产品,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同时,李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疫情期间释放的大量资金都去哪了?李扬分析道,因为不能生产,资金不会流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其他领域,主要是股市、债市、房地产市场,即所谓的虚拟经济。由于持有股票、债券、房产等“资产”的人大都是高收入者,资金流动的这种格局,会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李扬表示,未来经济可能会陷入长期停滞的状态,实体经济按下“暂停键”,大量的救助资金便会涌入虚拟经济,原本社会就普遍存在的“经济金融化”现象,将进一步加深。由此,金融周期将主宰我们的经济运行。原本的周期是经济周期,其基本动因是产品的生产过剩,经由物价涨跌、企业兴衰,周而复始。如今,由于资金大部分不进入实体经济,经济周期主要表现为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金融变量的变化,这无疑对传统的宏观调控工具、政策及理论,都提出严峻的挑战。

在发言中,李扬还指出,此次疫情,或明或暗地加剧了“去中国化”的倾向。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后,出现了“美元荒”,随之,美联储大规模量化宽松,在国际上,则大规模重启了主要央行间的货币互换。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疫情美元荒后,九国央行货币互换的网络中,独独没有中国央行,在互换安排的诸货币中,独独少了中国的人民币。这种“去中国化”现象,在十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首次出现,这一次,规模更大,意向也更加明确。据此,李扬认为,国际上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无论在实体经济领域还是在国际金融领域,一个排斥人民币、排斥中国的“同盟”正在形成。

以下为发言实录

嘉宾介绍:

李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大家好,今天我同大家讨论一下疫情的金融影响。这是一个大题目,因为这次疫情百年未遇,所以,它对金融的影响很全面、很深刻。在此我只同大家分享对五个问题的看法。

01、资产负债表衰退正在冲击世界经济

第一个看法,疫情迫使经济按了“暂停键”,这种情况下,企业过去的借债很有可能变成不良债务,对应到债权人,则是不良资产,这样,典型的金融风险就会产生。

危机以来,世界各国货币当局、财政当局都采取了很多救助措施,这些措施无非施用于三个方向。一是解决企业、解决单位、解决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二是全面提振社会的信心;三是针对个人,补助那些生活无着落的贫困人口。第三方面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乎社会安定,所以,很多国家政府直接给百姓发钱或消费券,在中国,全国性的安排还没有,但是,各个省、市大都有自己的类似举措。

金融运行的基本法则是有借有还,所谓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有偿转让,有偿,是金融活动的要点,那么,有偿如何才能实现?基本程序是,资金到手后需要在企业形成产品,能够卖掉形成利润。但是,疫情使得这些链条中止了,于是,可能有相当份额的现有资产会变为不良资产。如果资产成为不良资产,经由资产负债表效应,整个经济便会面临巨大的负面冲击。对于企业来说,借的每一分钱都不能赖掉,但是与这些负债相对应的资产却会因疫情的发生而贬值,所以企业需要调整资产负债表,大家都这么做,整个经济便会下行。宏观经济学最近几十年来有很多进展,其中之一,就是确认了“资产负债表冲击”在整个经济周期运行中的关键作用。现在,这样一个冲击正在全世界上演。这是第一个问题。

02、大量发放的钱很多并未流入实体经济
反而加大了贫富差距

第二个问题,现在,为了救助危机,各国政府发了大量的钱,其中相当部分用于补助。在货币“放水”的情况下,会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很多人把这次疫情遇到的问题和上次SARS对比起来看,大家认识到,SARS和新冠之间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SARS的时候生产没有受到影响,需求受影响大些。所以,SARS后,全世界依然是通货紧缩。新冠疫情不同,疫情发生后,大部分地区群众禁足,甚至封城、封国,所有的生产要素都不能流动,大部分的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导致供应大规模萎缩。

大家知道,所谓通货膨胀,简单说,就是过多的钱追逐过少的产品。现在,产品供应少了,但是过多的钱还在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过多的钱追逐定量的甚至是更少的产品”,通货膨胀就会发生。最近几十年来,全球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倾向是通货紧缩,因为供应太多而需求不足,而现在,需求固然受到影响,供应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通胀保持足够的警惕。中国第一季度的数字已经出来,可以看到CPI和PPI都上涨较快。

CPI所对应的产品恰恰主要是人们日常所需,特别对应的是低收入家庭的日常所需。所以,这些必需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非常大。我们必须对此保持充分的警惕。

03、警惕贫富不均加剧

第三个问题稍微要细一点,疫情期间放出的大量资金去哪了?最希望出现的结果是进入实体经济,使得人们愿意生产、愿意投资、愿意增加雇员,产品生产出来卖得掉、工资能照发、利润能增加。但是,疫情期间,被从金融渠道和财政渠道释放出的资金,基本不走这条正常渠道,因为现在很多地方禁省、甚至禁国,企业不能够生产,所以,企业即使拿到钱,也不会从事生产和投资。于是,大量的资金便会跑到别的地方去,主要是股市、债市、房地产市场等虚拟经济领域。这样一种资金流动格局会加剧原已存在的贫富不均。

危机过程中很多调查显示,很多人如果一个月不开工就没饭吃了,有的两个月、三个月,多数人都撑不了几个月。企业也是这样,企业规模越小,这种情况越严重。除非我们采取“直升机撒钱”这种理想化的理论模式去“量化宽松”,大部分资金都到不了一般群众和中小企业手里,而会集中到资本所有者手里。国内外都有大量针对此类问题的研究,研究显示,经由金融过程所提供的救助措施,在对经济恢复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可能会加剧贫富不均,加剧社会矛盾。

这是因为,在疫情蔓延之时,大量资金不会流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其他领域,主要是股市、债市、房地产市场,即所谓的虚拟经济领域。由于持有股票、债券、房产等“资产”的人大都是高收入者,资金流动的这种格局,会增加资产所有者的收入,进而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客观地说,这就是一个老问题。在市场经济中,资本和劳动相比,资本总是占优,最近几十年来,这个问题比较突出,2014年法国一位经济学家写过一本《21世纪资本论》,说的就是资本和劳动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在整个社会分配中,资本占优,劳动相对劣势,这一次疫情,无疑会加剧这种情况。

04、实体经济萎靡 金融化趋势进一步凸显

第四个情况是,经济可能会陷入长期停滞,主要的因素是实体方面。因为疫情,大家都按了“暂停键”,现在看起来,“暂停键”可能按得很长,疫情要真正过去,还需要有效的疫苗研发出来,这恐怕得到2021年甚至2022年之后了。这意味着,疫情导致的经济停滞会是长期的。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大量资金涌入虚拟经济,而目经济生活中本就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即经济的金融化,这种现象,随着资金大量涌入虚拟经济而进一步的加深,乃至影响到经济的各个方面。

上一篇:社科院杜兰能源管理硕士|能源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型,能源转型的关键在于什么呢?

下一篇: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金融领域里带动物的术语你了解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