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社科院与杜兰大学能源管理硕士中能源低碳转型为电力变革起着怎样的作用

时间:2021-09-30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世界经济格局在逐渐改变,中国的能源市场也刚刚融入世界。在这一历史重要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把握此契机,决定为即将到来的能源引领型社会打造尖端人才,联手美国杜兰大学培养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专业人士。

无论是工业革命时代还是近现代,每个时代的经济背后都有金融和能源作为推手。因此要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就必须分析其深层的金融模式和能源模式。当今市场经济日新月异,更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地认识金融和能源、理解金融和能源。以上种种,都决定了金融和能源不再是闭门造车的庙堂学问。

在能源金融互动发展的过程中,能源产业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创新与合作,同时也产生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能源发展战略对金融服务提出的特殊需求,使能源金融面临对能源产业发展支持力度、金融服务方式、金融产品乃至整个金融市场面向能源产业创新等诸多问题。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提质增效、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多能互补、融合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在能源增量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多能互补、协调发展将有助于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量和消纳水平。

以水光风多能互补为例,通过智能调度,可充分利用水电和储能的调节性,增强能源互补和电网稳定性。新能源发电在完成调度发电任务的同时,利用负荷低谷时段,对抽水蓄能电站蓄水,在负荷高峰时段,由抽水蓄能电站发电。河北省张北县正在建设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四位一体”,在智能电网技术框架下,深度探索风、光、储多组态的可再生能源、多功能、可调节、灵活调度的崭新电力系统模式。

对于多种能源的融合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译阳认为,光伏可以助力清洁能源多元化发展。他表示,从全球能源发展的趋势看,光伏产业以其清洁、持续可再生等特点,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光伏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阔,分布式光伏、BIPV、光伏+储能、光伏+取暖、光伏+交通、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多种应用形式不断涌现,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加速升级,正在不断助力清洁能源多元化发展。

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兴起,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全球共识,能源技术成为引领能源产业变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动力。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把能源技术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从能源战略的高度制定各种能源技术规划、采取行动加快能源科技创新,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能源技术开发的最新动态也预示着未来全球能源发展趋势。

中国社科院美国杜兰大学能源管理硕士之朱彤教授《中国能源体制与能源转型》中方必修课程《中国能源体制与能源转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经济学博士朱彤教授主讲。

朱彤教授围绕“能源体制与能源转型”的主题从能量与能源、主要能源转换过程与系统、能源系统中的源-网-荷全景图、能源与能量作用的思维方法论等背景知识展开,随后对能源利用史,经济增长、工业革命与能源转型,能源转型的历史与理论逻辑等层面讲述能源转型的进程。在后续课程中,朱彤讲授将分别从国家能源转型的国际经验与问题,中国能源转型的特点、难点与战略思路,中国能源体制的演进历史,中国能源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思路,中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逻辑方面讲解《中国能源体制与能源转型》。

朱彤认为,目前,我国能源转型的大方向是低碳和零碳,是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能源系统的转型,特别是电力系统的转型。能源系统的转型意味着我国将从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系统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系统。但这种转变很难通过自然过渡实现,因为这两个系统的技术与经济特征有很大不同。

“可再生能源发电更多是分布式、中小规模、大量的、在用户侧出现的,它的特点是波动性和间歇性,这些都显著区别于传统化石能源,因此其背后的发展逻辑完全不同。目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可再生能源还需要依托化石能源系统继续往前走,但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提高,传统能源电力系统就需要主动变革以适应。毕竟,在既有的能源系统中,能容纳的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朱彤表示。

同时,朱彤强调,推动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和经济的低碳转型,构建我国低碳经济竞争优势最重要、最靠谱的路径。也就是说,能源转型背后不仅事关能源系统,还涉及到整个经济的低碳转型,能源转型的成功将为培育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竞争优势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简而言之,能源转型通常表现为一次能源品种主导地位的更替,“新”能源取代“旧”能源。但是,“新”能源份额的提升只是能源转型的一个浅层表现,或者说,仅仅是一次成功的能源转型的自然结果。
对一个国家而言,完整理解能源转型的内涵是确立正确的能源转型战略,以及能源转型能够顺利推进的前提。笔者认为,至少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很多国家当前正在推进的能源转型:

首先,能源转型决不仅仅是在现有能源体系中单纯提高可再生能源或非化石能源比重,更重要的是要有能源体系的结构性变化。也就是说,与化石能源特性完全耦合的现有能源体系,特别是电力系统必须变革以适应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小功率特点。没有能源体系,特别是电力系统的适应性变革,现有能源体系容纳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空间相当有限。德国可再生能源十多年来的快速增长,除了众所周知的政府政策强力支持外,法律强制电网企业为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进行电网智能化变革至关重要。可见,把能源体系变革作为能源转型的一个核心要求,才能更好地理解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正确方式与真实空间。

其次,每次能源转型都会涉及到利益关系的再调整,都会产生失败者和成功者。随着石油逐步替代煤炭,石油供应商及相关企业崛起,部分煤炭供应及相关企业倒闭。随着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的深入,可再生能源企业与化石能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当然,被替代者也不甘失败,会采取各种措施反击,包括游说政府的支持,但最终难以抵御能源转型大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能正确把握能源转型的大方向,以及由此导致的利益关系的再调整,或者受到“旧能源”集团的游说,有可能会出台阻碍能源转型的政策。比如,19世纪初,当荷兰传统主导能源“泥炭”的消费地位受到发热量更高的进口煤炭威胁时,荷兰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征收煤炭进口关税,来保护本国泥炭产业。结果不仅延迟了荷兰能源体系向煤炭转型,而且使本已开始衰退的荷兰经济雪上加霜。

最后,对当前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有清晰认识与足够重视,尤其是电网系统要主动进行变革以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要求。从能源转型的历史看,一种能源替代另一种能源,并获得主导地位,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时间。当前的能源转型,主要内容是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从宽泛的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非化石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与历史上的能源转型相比,其长期性和复杂性均更甚一筹。

从长期性看,作为替代能源主力军的可再生能源,其能量密度与被替代的化石能源相比并无优势。即使考虑到政策的“帮助”,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使其孕育出竞争优势,方有可能成为主导能源。

从复杂性看,可再生能源是多个品种的集合,其中任何一个能源品种都不具备成为单一主导能源的“潜质”。而且,这些可再生能源品种的技术特性也不完全相同,水电基本与现有基于化石燃料的“大规模”电力系统兼容,风能和太阳能则更适合分布式、小功率,生物质能分布式集中式均可。要将这些能源利用技术整合为一个有机“新”能源体系,将面临更多的技术、组织和制度方面的复杂性。对此,政府的政策制定与实施部门应予高度重视。

中国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和能源投资国,世界期盼能源转型的“中国模式”。中国社科大(研究生院)与美国杜兰大学能源管理硕士将填补行业人才空缺,为能源转型期的“中国模式”输送专业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促使下,2018年1月,我校与美国杜兰大学合作举办的第二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源管理硕士项目通过教育部批准。教育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创造价值,更在于难以被模仿和替代,这也是社科大中外合作办学希望通过项目赋予学生的特质。

上一篇:浅说美国杜兰大学弗里曼商学院,努力在今天,让明天多一种可能

下一篇: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能源管理硕士|直面能源转型挑战,中国如何排除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