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杜兰金融管理硕士,在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领域开启引领的篇章
近年来,通过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在着力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双向留学、支持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谋划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中呈现出新发展、新趋势、新举措。
40 年来,我国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双向留学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谋划中外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等,取得了积极进展,基本形成了全方位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为引领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保障。《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两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使命,部署了重点工作,强化了各项保障措施。
二是人文交流已成支柱,稳定了我国与大国关系的基本盘。自2000 年起,中国先后与俄罗斯、美国、英国、欧盟、法国、印度尼西亚、德国和南非建立了八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人文交流已经和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起,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稳定发展的三大支柱。2017 年以来,先后举行中南非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首次会议、首轮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会议、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四次会议、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中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和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八大机制在同一年举行会议,翻开了中外人文交流新的一页。2018 年10 月底,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中美贸易冲突大背景下,中俄人文交流的成功推进对于稳定和深化我国与大国关系的基本盘作用凸显。
三是高端人才效益初现,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战略人才。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方面,2017 年非通用语种人才共录取977 人,涉及62 个国家、36 个非通用语种;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自2014 项目设立以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航组织、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贸易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7 个国际组织合作, 累计录取196 人,分布在联合国、世界银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34 个国际组织;在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方面,推动建立42 家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覆盖国别超过90 个,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的全覆盖,并面向60 个国家和地区研究方向, 共派出1649 人开展国别区域研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委托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未来科学家项目”,培养一批顶尖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和大师级人才;在培养来华杰出人才方面,积极落实“来华留学高端硕士学位奖学金项目”,培养精英人才。
四是双向留学迅猛发展,在全球学生学者流动中的影响力凸显。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留学回国、来华留学人数均大幅增加,发展迅猛。截至2017 年底, 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0.84 万,留学生遍布180 多个国家。各类留学回国人数总数为48.09 万。从1978 年到2017 年底,229 万人已完成学业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的80%。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亚洲重要的留学目的国。2017 年, 共有48.92 万人次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华学习,分别来自202 个国家和地区。从1950 年到2018 年,来华留学规模累计已达381 万人次,毕业生成为增进国家间友好交往、促进民心相通的使者。
五是合作办学持续向上,我国教育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经审批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2480 个,其中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与美国杜兰大学合办金融管理硕士、能源管理硕士是所正式设立的中外合作大学之一,从办学规模看,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总数约60 万人;从合作对象上看,涉及36 个国家和地区,800 多所外方高校、700 多所中方高校,外方高校中包括美国杜克大学、杜兰大学等近10 所高校,中方高校包括近百所211/985 高校。因此有第三方评估报告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一批高质量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资源不断增多,在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我国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中外合作办学招收优秀国际学生成为新亮点。中外合作大学的国际招生与国外合作大学使用相同的招生标准,以中国社科院为例,有些学生为了就读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而拒绝了国外世界名校的入学邀请。
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能源管理硕士和金融管理硕士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上都是可查的,证书一月统考双证具有同等效力,可用于考公务员、晋升职称、继续读博、享受国家积分落户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