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中国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导师彭兴韵|金融学的十大原理(上)

时间:2023-10-22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彭兴韵教授所著《金融学原理》自2003年初版以来,历经多次修订,已成为了国内金融学的经典入门教材,其第五版还被译成英文在海外出版发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教授在推荐序中认为:“彭兴韵博士的这部书就是一个将金融学‘本土化’的有益尝试。”

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该书的第七版。该书的此次修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性地把握和发展金融学的学科体系,严格遵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按照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立足于中国丰富的金融实践,兼收并蓄,更加全面、简明地反映古今中外的金融思想、理论和最新的实践变化,将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有关金融的理论 “有机融入”了本书中。第七版还适当增加文学故事来阐明金融学的基本原理,这既可以拓展读者的思维,风格上对读者也更加友好,力求达到教育部要求“注重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显性表述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确保进课程教材内容可认知、可理解,指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效果。

第七版还总结提炼了金融学的十大原理。哈佛大学曼昆教授所著的风靡全球的《经济学原理》首先向读者介绍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将初学者带入到了引人入胜的经济学大厦之内。遗憾的是,虽然金融学一直是一门热门显学,但迄今仍然没有看到有关金融学的十大原理的总结。为了弥补金融学教材留下的这个遗憾,彭兴韵教授尝试总结提炼了金融学的十大原理,它们贯穿于整本书的逻辑体系之中。在这里,我们转发“金融学的十大原理”,以飨读者。

金融学的十大原理(上)

彭兴韵: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当第一次亲密接触金融学的读者捧起这本大部头时,可能有些犯怵:这么厚,学起来“压力山大啊”!将心比心,笔者十分理解。不过,话说回来,曼昆将他“两卷本”的《经济学原理》浓缩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仅仅通过“一本”书就能组织起来的金融学,同样可以通过十大原理将内核呈现在你面前。我相信,通过阅读金融学的十大原理,你会立即有一种站在高处将金融学全貌一览无余的开阔畅然之感,信心百倍地开启轻松愉悦的学习之旅。

01

金融与实体经济是什么关系?

原理1
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但它又取得相对独立的存在。

现代金融体系与手机、汽车、服装、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似乎是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但金融却是脱胎于实体经济、从实体经济中演化而来的。

比如,银行就是在中世纪西欧集市贸易中为商人们保管钱财和货币兑换发展而来的。随着分工越来越细,交易也就越来越复杂,贸易链越来越长、规模越来越大,于是,集市贸易就逐渐兴起了。封建时代的欧洲,人们使用的是金属货币,商人携带的货币成色和重量都不相同,交换就常常遇到困难。更重要的是,商人们卖出商品后,若携带货币回家,半路就有被打劫的危险。况且,不同国家(城邦)铸造的货币间兑换比例也不一样。于是,在集市中就出现了替人保管货币和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他们就是早期的货币经营商。后来,除了保管和兑换货币外,他们还开发了汇票,通过异地汇款,来完成远距离贸易的支付,这就避免了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风险。

金融将分散的短期剩余资金集中起来,转化为大规模的长期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工厂制的规模化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都需要大规模资本投入。然而,储蓄却是分散于不同的企业与个人手中的,若没有金融体系将它们组织起来,储蓄终究像散沙。金融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将原本分散在经济各个角落的储蓄集中起来,实现资本集中,这就克服了储蓄(盈余资本)的分散性与社会化大生产资本集中要求之间的矛盾。没有金融,实体经济就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也难以实现如此细密的社会分工,更不可能享受现代化的如此便利的生活。

金融还通过分散和转移风险来服务于实体经济。作为分散和转移风险的重要的机制——保险,就是从为中世纪欧洲远洋运输和贸易中商船队分担风险而发展起来的;股票和股份公司是也是从合伙企业演变而来的。早期的合伙,除了几个相熟的人各自出一部分钱为开办企业筹集资金外,还是为了在合伙者之间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收益,同样是在中世纪的远洋贸易中,由于船的吨位小,常常有在海上倾覆的危机,在股份公司和保险兴起之前,合伙就是远洋贸易中的常用方式,通过合伙,既筹集了资金,又分担了风险。在合伙制中演变出来的股票和股份公司,则完全承袭了合伙几个方面的基本功能。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也是为规避谷物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应运而生的。

总之,现代金融体系不管多么复杂,它最终是为实体部门的生产和消费提供融资、支付、风险管理等等方面的服务。服务于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源,是金融的天然职能。

金融的稳健运行也离不开稳健的实体经济支撑。金融活动的所有回报,最终都来源于实体经济所创造的价值。就股票价格上涨而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而言,企业持续增长的利润增长率越高、持续的时间越久,则股票投资的回报率也会越高。是故,实体经济创造的价值越高,则金融投资的回报也会越高。反过来说,一旦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和个人出了问题,尤其是,实体经济恶化,就会直接给金融体系带来大麻烦。2008年之前的数年里,许多美国人从银行借入了大量低(甚至零)首付的住房抵押贷款,但后来房价下跌、收入增长缓慢,违约率大幅攀升,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股市大幅下挫,乃至于美国原本的五大投资之一的雷曼兄弟,就在这场危机中破产了。中国一些上市公司因经营不善,经年累月亏损,入不敷出,无力按约定条件及时偿还债务,结果,它们发行的债券和股票价格双双大幅下挫,给投资者带来了沉重的损失。总之,实体经济的稳健是金融稳健的基础,经济不兴,则金融难强。

虽然金融与实体经济是相互依存的,但它又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乃至人们习惯于将金融称为“虚拟经济”。金融相对独立的存在,不仅表现为金融机构有独立的组织形式、管理机制,而且还表现为,在一个特定的时期,金融市场可能脱离于实体经济而波动,金融资产价格也并非亦步亦趋地随经济扩张而上涨、随经济衰退而下跌。2020年全球股票市场的表现就是生动的写照。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国家经济几乎陷入停顿,但在央行超低的利率和宽松货币环境下,股票市场在最初的恐慌下跌后,又大幅上涨,乃至美国的道琼斯和纳斯达克等指数还在经济增长率数十年糟糕时段,不断创出其历史新高。再者,金融活动更容易受乐观、恐慌、羊群效应等心理因素所左右,金融市场的调整往往较实体经济的活动要大得多。

虽然金融有自身内在的运行规模和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但无论如何,金融终究要受实体经济的束缚,从来就没有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长期表现非常糟糕,却有着持续繁荣的金融市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这深刻地阐明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原理2
金融是在信息不对称中通过契约建立的信任与合作。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契约经济。现代经济的良好运转,是建立在互利互惠、相互信任的契约之上的。契约规定了立约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平等地追求自身利益,立约者必须自愿接受契约的约束力,人们享有的经济权利和约束是通过契约来规范的。

契约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是私人之间的契约,有的是社会契约;有的表现为成文的契约(或合同),有时也表现在不成文契约。成文契约,就是通过白纸黑字来约定的。你从银行获得住房抵押贷款,就要与银行就被抵押的房产、借款期限、利率等等,签订借贷合同,这既是成文契约,也是你与银行之间达成的私人契约。张三在餐馆消费,餐馆就要保证向他提供安全、卫生的菜品。尽管他并没有与餐馆签订任何正式协议,但吃了它家菜导致肠胃严重不适甚至大病一场,餐馆就得给他赔偿。到市场买苹果,你和商户之间也有不成文的契约。你把钱交线他,他就得保质保量地把苹果给你。你家任何物品,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来把它强行取走,这是以法律为后盾的社会契约。所以,契约“是商务的基础,也是文明进步的基石”。

上一篇:身在金融领域的你逐梦硕士,社科院与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项目将为你圆梦

下一篇: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人生最好的贵人,永远是那个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