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3年制将成历史,4年制崛起!该如何应对学制的延长?
前段时间,小编整理了全国140所院校的博士生报考时间,分析统计数据后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的学制多为4年。小编也大胆地预测未来的博士教育系统中,4年制可能将占据更大比例,成为主流学制。
公开招考博士生的学制
此前颇受争议的3年制终将成为历史,4年制的崛起是研究生学制改革前进的坚实一步,顺应了学界多年的呼声。
1980年,教育部为迅速培养出高水平的博士和硕士,以试办研究生院的条件和分期分批建立为原则,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22所院校试办研究生院。
到1990年,上述22所院校在校研究生数达到全国研究生总数的1/3左右。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主题下,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开始法制化和正规化,形成了较为完整、多层次的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
多年以来,我国将培育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培养硕博研究生无疑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改革欠科学的研究生学制是保障学生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对教育起着规范和制约作用。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提出:我国博士生按期毕业率低,2012年时40%的人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该比例已经达到65%。
充足的时间是博士生按期完成课题研究的重要保障,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公开招考的博士生学制延长至4年。
在此之前我国的博士生学制历经多次改革
1981年,教育部决定招收博士生,在《关于做好一九八一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2至3年;
1986年底,国家教委调整博士生学习时间,规定博士生学习年限以3年左右为宜;
1998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针对不同类型的博士生提出不同学习年限要求: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至4年 ;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至6年,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业;
2000年后,博士生弹性学制和学校自行规定学习年限的现象日益普遍。如北京大学在2004 年、复旦大学在2011年、厦门大学在2014年分别宣布延长博士生学制至4年。
延长博士生学制的现实原因
1. 三年制不符合博士实际培养年限
国务院学位办的全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数据库显示,早在2011年至2012年间,全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平均学习年限和时间范围达到4.3年,长于3年时间。
2. 博士生按期毕业率仍不乐观
曾有学者对全国42所研究生院的2007级及以前各年级仍在学的博士生所做的调查表明 :人文与社会学科的博士生按期完成学业率为43.6%,而自然与工程技术学科的博士生按期完成学业率仅为27.9%。
时至今日,博士生按期毕业率仍不乐观。尤其对于实验应用型的理工学科而言,博士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实验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硕士
3. 避免不必要的生计压力
由于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的限制,一旦博士生超过基本学制,国家财政投资便无法提供超过学制的住宿、津贴保障,导致许多博士生在学期间为生计奔波,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于学习和研究之中。
受资助制度的限制,我国硕博生的奖助学金一般由学校或学院统一评选发放。不仅有资助名额限制,且一般只有在学制年限内的硕博生才能申请,延长学制意味着保障学生的利益。
国内博士生的学制普遍延长,国外的博士生学制长短如何呢?笔者整理了欧美等国家培养生物医药高级人才的学制。
因为国情,中国在培养硕博层次人才的途径和目标、财政资助等方面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有较大不同,主要靠国家财政投资培养硕博生,教育经费和办学资源受到限制。
而在美国,政府部门及各种基金会一般能保证在较长的学习年限内对博士生进行各种资助,这就使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弹性较强,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的自由度较大。
然而,即使我国博士生取得一个博士学位的时间成本与欧美国家相当,仍被诟病我国缺少创新性人才,改革博士生学制任重而道远。
当代博士生学制下,培养单位的责任
培养单位确定博士生学制应以绝大多数应届博士生能按期毕业为依据,学制不可走向过短或过长两极端;
1. 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顺应科技和社会发展,不断探索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模式。如武汉大学在探索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过程中提出「1+4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大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实行「2+3硕博连读」方案,缩短硕士研究生学制,免除硕士论文的撰写与答辩;
2. 实施弹性学制
在兼顾不同院系文化、学科特点、学生特质的前提下,对博士生学习年限进行弹性化管理。对于特别优秀的博士生,允许其在短时间内获得学位。对超出基本学制年限的博士生进行适当督促,鼓励其尽早完成学业;
3.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实施弹性学制后,博士生可提前或延缓毕业、中途休学、分阶段完成学业,这类异动将直接导致培养方案和计划的变更,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建立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健全与弹性学制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当代博士生学制下,考生如何应对?
现行教育体系下,只有极少数硕士毕业生能够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大多数科研岗位要求博士学历。社科院金融硕士
1. 优先硕博连读或直接攻博
对于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大的学科,建议有志于献身科研的童鞋选择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的方式接受教育,减少硕士、博士3年分段式培养带来的时间消耗。
2. 选择弹性学制高校
倘若参加博士公开招考的学生考虑时间与经济成本,可选择实施弹性学制的高校如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读博,早出成果早毕业。
3. 慎重选择在职读博
对于在职读博的学生,因为无法享受到奖助政策,经济实力欠佳的人应当慎重考虑。
现代教育之父洪堡曾提出「由科学而达修养」,即大学应通过科学研究培养有修养的人。
博士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主要储备力量,同时也是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突破科研瓶颈的重要人力支撑。
培养单位在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及成长规律,为其创造自由的学术环境、促进其形成独立的科研思想。
与此同时,博士研究生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心态面对读博过程中的各种挫败及压力,迎难而上、积极探索,为成为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
最后,祝各位硕士生、博士生顺利去掉「生」字,成功获得学位!
文章来源:生物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