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当前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社科院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徐奇渊:2020年GDP目标如何定?

时间:2020-03-27     点击:   【打印此页】  【关闭
徐奇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同时担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 理事、中国新兴经济体学会理事、财政部国际司国际财经问题顾问。社科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MFIN 项目特邀教授。

研究领域: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宏观经济、日本经济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重创国内经济,让无数中小企业面临生与死的考验。现在,全国面临的是如何恢复经济,GDP要锚住几,接下来怎么干等一个个问题。
首先,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冲击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扩张性政策予以对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当前可选择的方式,但需要注意合理有效使用;另一部分冲击类似沉没成本,不宜盲目通过政策干预予以应对。

在制订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时,一方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缓解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并力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评估约束条件,从全局、长远出发,制订切合实际的年度经济工作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宜更多地关注结构性因素。
目前来看,在政策合理发力、后三季度经济增速达到2019年同期增长水平的情形下,全年经济增速可望达到3%-3.5%区间。要强调的是,这是为了确保就业不出问题、避免严重就业压力,全年需要达成的增速目标。

在这一区间内,既可采取措施应对冲击又能避免过度反应,维持后续就业稳定,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运转,同时避免加剧中长期结构失衡。此外,由于当前疫情还在全球扩散蔓延,不确定性仍大。如果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超出预期,经济增速目标宜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必要调整。
本文隶属于CF40战“疫”系列要报成果,作者系徐奇渊、戴雨汐、钟益。


疫情期间的沈阳某超市
图/AFP

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宜更多关注结构性指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体系包含总量指标与结构性指标。总量指标方面,是要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但是,考虑以下5个方面的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宜过度关注GDP总量指标,而应更多关注结构性指标:

首先,小康描述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应一整套指标体系。这套体系既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以及全面脱贫的“硬指标”,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软目标”。

其次,理解“全面”,要从指标体系来理解,更要从覆盖的人群范围来理解。脱贫攻坚是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在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提升全体人民幸福感等方面进行了努力的政策实践、成效显著。如果能够成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中国将消灭绝对贫困,这在世界范围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奇迹。

再次,十九大做出重要判断,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要求经济工作应更多关注结构性问题和高质量发展,而不应过于强调GDP总量和某个增速水平。

其四,疫情冲击之下,更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本次疫情严重程度超出各界预期,其在全球范围的蔓延,使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陡然增大。在春节期间,疫情冲击了总需求;复工阶段,又影响到了供给面的生产秩序;之后复工逐渐走向正常,但是1季度受到抑制的消费和投资、复工推迟带来的生产停滞,在正常情况下都难以得到完全地补偿。

最后,长远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考虑到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空间,即使考虑疫情冲击,今年实现GDP总量翻番目标仍然具有可能性。但是从长远来看,实现过高的增速目标,可能导致经济结构扭曲、资源配置恶化,甚至加剧中长期的结构失衡问题,这反而不利于更长期的经济发展。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已经发生需要警惕二次冲击

首先,疫情造成的经济活动停滞已经带来产出损失,对我国一季度经济的负面影响远超预期。2月29日公布的官方PMI数据显示,我国2月制造业PMI下跌至35.7%,大幅低于此前路透调查预测中值46%。3月16日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远逊于此前预期,反映投资、消费、工业运行状况的三大重要指标全部创下两位数以上降幅,显示1-2月国民经济运行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国内外众多机构将对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速预测值进一步调低至悲观的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

其次,疫情冲击所造成的影响恢复较为缓慢。在严峻的防疫形势下,春节期间全国范围内经济活动几乎完全停滞,后续复工复产进度较为缓慢。在服务业方面,餐饮、旅游恢复缓慢,线上经济活动成为新亮点,但仍无法弥补产出损失。制造业方面,企业离实现全面复工复产仍有不小距离。

从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看,2020年节后耗煤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显著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当前水平约为同期水平的72%。从搅拌站数据来看,据百年建筑网对10449个项目的调研数据,截至3月4日,全国174家水泥厂预计发货量仅为去年同期的三成,而500家混凝土搅拌站预计发货量仅约为正常水平的一成。

从工作日来看,2020年1季度原共计59个工作日,受疫情影响各地从2月10日开始陆续复工,至少损失5个工作日,还有许多地区于2月16日开始逐步复工,此外北京等地规定外地人员返回后需要居家隔离14天,粗略估计损失了5-20个工作日,较去年下降8%-33%。

总之,由于返工人员不足、上游供应短缺以及企业主动收缩产能等因素,即便企业复工,整体复产水平也与往年同期存在较大差距。

最后,疫情不确定性仍然较大,需警惕二次冲击。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散的可能性较此前又有所提升,全球经济可能步入衰退的担忧开始显现。疫情冲击波及第二季度及更长期经济情况引发担忧,需警惕以下三方面的二次冲击。

一是,一季度已经减少的消费需求,并不能完全在后三季度得到补偿。疫情控制后,购买汽车和房产等消费需求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整体损失不大;但是餐饮、旅游等报复性需求可能不足以弥补春节黄金周承受的损失。

二是,疫情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冲击,也可能通过金融市场和贸易渠道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2月24日以来,受疫情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目前我国出口面临的问题是无法及时交付订单,之后可能会出现出口商及时交付订单,但外国进口商无法履行订单或违约的情况。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我国的出口也可能在中期面临更大压力。

三是,全球产业链上下游国家疫情不确定性带来需求以及供给冲击。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具有向后参与全球产业链的特征,面临供应链上游国家受疫情影响,而导致的出口中间品不足、原材料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供应链下游其他国家的进口需求下滑也会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产生影响。

如何界定合适的政策力度、合适的增速目标

有必要就本次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作进一步区分。首先,一部分冲击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扩张性政策予以对冲。当下疫情演进对我国出口、投资需求形成制约。出口方面,疫情冲击对我国出口订单需求造成影响。2月PMI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下滑至28.7%。此外,每年3月、4月是全年出口订单高峰期,如果国内复工复产进度不佳,无法正常接单,出现订单大量流失,可能对第二季度出口产生不利影响。据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疫情影响,订单取消、延迟交货等情况已经有所增加。若不对这部分冲击进行政策干预,可能引致总需求萎缩,失业增加。

其次,另外一部分冲击不宜盲目通过政策干预予以应对。一方面,春节期间所损失的部分消费后续难以弥补;另一方面,一季度复工推迟、进展缓慢所造成的影响也难以完全挽回。前文提到,相较于2019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损失了5-20个工作日(简单平均数为12.5个工作日)。待生产秩序恢复之后,即便开足马力生产,这部分冲击所造成的损失也难以通过政策干预得到补偿。如果一定要弥补这部分产出损失,则过度干预可能带来资源配置扭曲、结构性问题恶化等问题。

上一篇:美国杜兰大学金融、能源、医学、法学等多专业解析,到底谁更胜一筹

下一篇:社科院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徐奇渊:疫情冲击中国进口供应链,哪些行业风险大?